close




大姑的男朋友,過年來家裡聚會,似乎也代表了大姑對這位先生某種程度的默許。大姑一向是眼高於頂的,因著自身的條件,以及對感情與感覺的嚴格要求。我一向認為肯接受相親的朋友們,基本上走入婚姻的機率是比較大的,因為畢竟有了一項「積極」的作為,也因著相親的「條件化」是較為單純的。但相對來說,在我的朋友裡面,對於相親不置可否的(通常是「最好不要」!),對那種正襟危坐的「目的昭然若揭」有點排斥的,喜歡談感覺的,還有就是被我們這種已婚者的「悲壯命運」嚇到的(這,我們也要負起道義責任吧),通常都很難遇上理想的對象。



我記得有人常會列出選擇對象的諸多條件,什麼「身高一八0」啦,「什麼科系」啦,「不是獨子」啦,「不是外省人或客家人」啦,有些或許可以言之成理,然而在現今「兩個恰恰好」的社會,想要找到不是獨子的男生,恐怕是愈來愈難;至於什麼族群之分,過去雖說是因著生活習慣與家庭背景的差異,現今多半是都市的小家庭的型態,加上各族群之間通婚「DNA」早已融合,也已今非昔比。



也有人是照著自家爸爸的形象在找對象的,例如「要找一個像我爸爸那樣的好男人」或者是像我「絕對不要像我爸爸一樣的(大男人主義,君子遠庖廚的奉行者….)」。我承認父親的形象是影響女生選擇對象的重要因素,爸爸的優點和缺點都在多年的相處以及放大鏡的處理下詳細觀察,還有父母的互動模式,也會在潛意識中影響。記得在由布魯斯威利和蜜雪兒菲佛擔綱主演的一部討論婚姻關係的影片中,就是描述當夫妻在床上談話的時候,其實在床上的,除了夫妻之外,還有夫妻的父母在對話。



我遇過好幾個婚姻不甚如意的朋友,在聽完所有的情節後,我總是問「這些在婚前你都不知道嗎?」,就像所有坊間的答案一樣,他們總是說「我以為他會改變」。我不是婚姻諮商專家,無法徹底的解決問題,包括我自己的,作為朋友,讓她們在訴說自己的辛苦與不滿後,得到發洩的管道。然而在審視之際,我才發覺,在找尋百分之百的老公下,所有的條件論(包括所謂的真愛啦,感覺啦-真的,你知道感覺是有多虛無飄渺的東西,那些落實到生活上都很不實際),都比不上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志同道合」。



當孩子們都長大離去,只剩下兩老四目(或八目)相對,兩人的相處,除了柴米油鹽,平淡的生活,是否仍有著平靜之下的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nifer0825 的頭像
    jennifer0825

    小巢的私房話

    jennifer08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