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我教育問題的第二篇,也是我放在心裡很久的話。我感覺近幾年來的教育,愈來愈是「用錢堆砌出來」的。當然,我承認這可能有點偏見,教育不但要用錢,當然更要用心,我絕對不否認「心」凌駕於「錢」的重要性,但是,「錢」之於教育的地位,絕不可忽視。



在我讀書的那個時代,有錢人家的小孩念完小學就出國當小留學生,有的晚一些,念完高中就出國留洋。沒錢的小孩,必須更努力、用功一點,考上「最好是國立的大學」,因為「私立」的讀不起。



記得大學時,窮苦的同學真的不少,有的限制自己一餐飯只能花十三塊錢(當年自助餐一碗飯加兩個菜剛好十三塊),有的更是日也打工,夜也打工,後來被2/3,也是無怨無悔。(後來他又參加聯考,如他所願考上了商學院)我大學時,對打工也幾乎不陌生,我做過數不清次數的家教,在補習班教過國中課後複習,在商店按過收銀機,只因為家裡經濟困難,我伸不出那隻向父母要錢的手。



沒有錢無所謂,在身邊我看過有很多經濟匱乏的人,仍然有很好的工作與幸福的人生。但是現在,我真的覺得在這個時代,經濟能力不足,如果這個孩子不是天賦異稟、加倍努力,真的很難翻身。



我要說的就是,如果小孩子本身天賦異稟,那就另當別論,但如果只是資質平庸的普通孩子,那就得後天的栽培。後天的栽培包括了:補習、各式各樣的才藝(音樂、美術、心算……)、加上父母無微不至的注意孩子各種的變化。也就是說,像我們以前那樣,父母都忙著工作和自己的事,對孩子放牛吃草的那種已經行不通了,其次,學這學那,縱使是孩子自己的興趣,也還是要父母的荷包夠飽才行。

那更不用說,如果小孩沒辦法考上大學,父母還是要花一筆讓他出國念書的錢。



以我現在來說,我要付的除了保母費和幼稚園的保育費,但還有訂閱的「巧連智」月刊(一個一年四千多大洋,乘以二)、女兒學才藝(以前是鋼琴,現在是陶藝,實在沒錢兩個都學)、一堆玩具教具和衣服零零散散的花費,我們兩老只有省吃儉用的份了。



這會是一種惡性循環嗎?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富者能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在社會上永遠都佔有著競爭上的優勢,或許我能對於這個論點處之泰然(因為從古至今就是這樣:我研究的宋代號稱是科舉制度實行後寒士進身之階的社會流動劇烈的時代,然而後人學者的詳盡分析,發現這些高官能憑藉著婚姻網絡、人脈與聚書延師以教子弟等方式,讓他們的家族能歷經多年而不墜,所謂的社會流動根本沒有想像中來得大),但是我仍企求這個社會仍有一些公平的機會:不要選最有錢的人而要選最熱誠的人當家長會長、不要完全以多元入學取代聯考、國立和私校、城市和鄉村的教育資源能夠平等、不要以才藝來論英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nifer0825 的頭像
    jennifer0825

    小巢的私房話

    jennifer08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